蟾蜍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五毒月九毒日来袭,五毒月到底有多毒男女禁 [复制链接]

1#

“端午节,天气热,‘五毒’醒,不安宁。”这是民间流传的民谣。

意思是说端午节以后,天气会越来越热,五毒(蝎子、毒蛇、蜈蚣、蟾蜍、壁虎(一说为蜘蛛))开始活跃,我们人类的日子就不安宁了。

“五毒”的说法要从古时人们的风俗习惯说起。

古时人们居住的房屋,大多是木质材料搭建而成,而屋顶多为茅草,故多称为茅草屋。

而这种屋子容易受到各种毒虫的肆虐,并且室内容易潮湿闷热,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因毒虫侵害、邪气伤身等导致百病丛生。

当时的人们因此产生了恐惧的心理,所以就将五月称为“毒五月”,从此流传至今。

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总有一定的道理。

我们都知道,进入农历五月以后,气温回升快,雨水多,湿邪之气较盛。

可以说这个月我们将经历最热、最湿、最虚、病菌多的日子!

“五毒月”里还有最毒的九天,又叫“九毒日”。

古人认为这九天是最为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,而端午正是这“九毒日”的开端。

于是人们在端午这天喝雄黄酒、带香囊、插艾草、泡脚浴来应对“九毒日”。

年九毒日:

农历五月初五(6月25日)端午初六(6月26日)、初七(6月27日)十五(7月5日)、十六(7月6日)十七(7月7日)廿五(7月15日)廿六(7月16日)廿七(7月17日)

端午过后,我们该怎么安然度过这“毒五月”呢?

“毒五月”究竟“毒”在哪里?

第1毒:水分散失导致梗塞——解毒之道:常静心多饮水

端午以后,气温回升更快,高温导致大出汗,体内水分散失,很容易就形成道医理论中的“津液亏虚”。

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做针对性的预防,就容易使气血运行淤滞。

这就是为什么夏天脑梗、心梗多发的原因。

尤其是平常有高血脂、高血压的人更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病。

所以夏天里我们一定要有意识的多喝水,这样才能保证体内充足的水分。

尤其是晨起和晚上睡觉之前的两杯温开水,至关重要。

另外,夏天养心也很重要,切忌大喜大悲,烦躁不安,动不动就发火,这些不好的情绪同样会影响气血的运行。

第2毒:脾胃虚弱导致腹泻——解毒之道:吃温热,不碰凉

端午时节,大自然的阳气最旺盛,而人的气血运行在体表。

人体实际上是外热内寒的,再加上夏天里冰镇西瓜、啤酒、冷饮、烧烤、小龙虾......成为了我们的心头好。

忽冷忽热、忽甜忽辣可真真让我们的脾胃遭罪了,容易引发腹痛、腹泻、食欲不振等问题。

脾胃在运化这些寒凉食物时,其实就是损耗阳气的过程。

所以说夏天是最应该补阳气的季节,也是最应该调理养护脾胃的季节。

第3毒:肠中积热导致便秘——解毒之道:多吃菜少吃肉

夏季由于暑热,人容易变得没有胃口,常规的主食不太愿意吃。

而是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来刺激味蕾,打开胃口,尤其喜欢一帮朋友晚上在户外吃烧烤、炸串。

边吃边聊,一吃就是几个小时,热性的食物在夜间滞留在肠道内就容易引起肠中积热,导致便秘。

为了避免它,我们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经常喝水。

第4毒:纵欲无度耗伤精元——解毒之道:节欲望,免消耗

夏季对人体的消耗很大。人们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外,要避免对身体额外的消耗。

因此,农历五月,尤其是夏至前后节制夫妻生活很有必要。

有部分心脏机能不好的人,在夏季过夫妻生活的时候出现心血管事件。

这就是房事本身让心脏负荷增大,最终难以承受导致的。

因此,古代人主张妻子在农历五月回娘家,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。

不过,这一点也要因人而异。越是年龄偏大的人,越要在这一点上多加留意。

怎么化解“毒五月”?

“毒五月”最应该注意的是肠胃健康,日常养成以下4个好习惯:

1、饮食清淡

“毒五月”期间避免吃各种刺激性食物。

如烈性酒、浓缩咖啡、生蒜芥末等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食物,同时避免吃过硬的、过酸的、过辣的、过冷的、过热与过分粗糙的食物。

可以选用容易消化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、等烹调方法,食物应该清淡软烂。

2、增加营养

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富的软食。

例如牛奶、豆腐、胡萝卜与一些发酵的食品,食物要细嚼慢咽。

3、饮食规律

饮食要有规律,定时定量,不暴饮暴食,尤其晚餐要吃少,晚餐后不立即上床。

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减轻胃部的负担。

4、每天一杯丁香麦桂茶

在湿热的“毒五月”里,喝茶可以宣发肺气,帮助我们把病邪驱赶出去。

已经68岁的爷爷每天都会喝一杯丁香麦桂茶。

福东海丁香麦桂茶大麦红枣干姜丁香砂仁肉桂茶淘宝¥56购买已下架

准备:丁香、大麦、砂仁、桂皮、红枣、干姜6种地道食材,热水冲泡5分钟,每天一杯即可。

肠胃健康了,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强,毒邪自然也会远离,拿好这份防御措施,祝愿大家安然度过“毒五月”~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