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5月27日凌晨1点左右,上海崇明的一名市民发现两人在树林中拎着水桶进行可疑活动,立即报警。警方随即赶到现场,发现这两人已经抓捕了只野生的蟾蜍。
原来,这对夫妻在5月26日凌晨20点左右骑着电动车前往了上海崇明区建设镇的树林中,他们使用手套,一只手拿着塑料桶,另一只手拿着金属夹子,在树林中间寻找野生蟾蜍。因为蟾蜍白天喜欢藏在泥穴、石缝中,只有晚上才会出来捕食昆虫,所以这对夫妻选择了晚上进行捕捉。
蟾蜍,也被我们俗称为癞蛤蟆,因为它们的身上有着密密麻麻的疙瘩。小时候,我们可能都见过癞蛤蟆,而且家长们也会不允许我们触摸它们,因为这些疙瘩具有一定的毒性,可以分泌毒液。不过,事实上,这种毒液只是让蟾蜍皮肤保持湿润并分泌乳白色浆液的物质,具有药用价值,被人类称为蟾酥,价格非常昂贵。
在夫妻俩被民警抓捕之前,他们已经非法采集到了8.92克的蟾酥。夫妻俩带着特制的金属夹子,抓住一只蟾蜍后,就用夹子从蟾蜍的耳后擦取蟾酥。被擦取了蟾酥的蟾蜍并没有被释放,而是被夫妻俩放进塑料桶里,准备非法获取更多的暴利。
癞蛤蟆身上隐藏着暴利的产业。首先,蟾酥的价格非常昂贵,近年来价格不断攀升。然后,被获取蟾酥的蟾蜍也没有被放生,而是被用于食用。在上海,有一种特色小吃叫做熏拉丝,使用的食材就是蟾蜍。然而,由于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规定越来越严格,蟾蜍已经被禁止在餐桌上出现。
此外,蟾蜍也是中国的三有保护动物之一,私自捕捉蟾蜍是违法行为。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,私自捕捉1只蟾蜍就属于违法,捕捉20只以上则构成犯罪,捕捉50只以上属于重大刑事案件。
然而,尽管已经有明确的法律规定,但仍然有许多人不了解法律,或是故意违法。他们只看到蟾蜍身上的巨大利益,从事非法野外捕捉和收购蟾蜍。他们从野生蟾蜍身上获取新鲜的蟾酥,然后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加工和干燥。近年来,许多被捕捉到的野生蟾蜍都有团伙策划背后的故事。这些团伙分工明确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营环节,比如刮蟾酥、销售蟾蜍肉以及加工蟾酥等。
今年2月,四川警方成功破获了一个非法售卖野生动物的团伙。他们冒充“水产养殖”之名,非法收购蟾蜍。狩猎者从野外抓捕蟾蜍,以8元到12元的价格卖给违法分子,然后通过多次转卖,将这些野生蟾蜍送到一个养殖场。养殖场的工人会提取蟾酥,然后加工处理后销往各地。这个养殖场的主要负责人最终也被警方成功抓获。
当然,并非所有人为了蟾蜍身上巨大的财富选择非法犯罪。有些人选择通过人工养殖蟾蜍的方式获取蟾酥。比如,江苏一名91年出生的年轻人在年之前一直以养殖青蛙为主,但在年底,他发现了熏拉丝这种传统小吃,并萌发了养殖蟾蜍的想法。蟾蜍不仅可以食用,还可以提取蟾酥销售,让他觉得这个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。通过辛勤的养殖工作,他在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万元左右。
尽管养殖蟾蜍可以获得巨大收益,但是养殖过程并不容易,需要注意很多问题。例如,蟾蜍的食量很大,可以在养殖场内点灯引诱各类昆虫,让蟾蜍自己觅食。蟾蜍是“农业卫士”,一天可以消灭-只害虫。但在季节不同的情况下,引诱方法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。
此外,蟾蜍是冷血动物,当室温低于10℃时就会进入冬眠状态,因此在冬眠之前必须将其转移到室内。可以放在一个大容器中,加入20厘米深的水,并保持水温在1-8℃左右。或者选择塑料大棚,保持气温在1-10℃之间,并在天气晴朗时及时通风,防止温度过高。
养殖蟾蜍的地方要光滑,以避免损伤蟾蜍的皮肤。尽管蟾蜍的皮肤看起来很粗糙,但它们的爪子很锋利,彼此相互之间会造成伤害,严重影响蟾衣的价格。如果出现皮肤损伤,要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,浓度在0.02%到0.03%之间。配制好的高锰酸钾溶液只能保存2小时,需要及时配制。
总之,蟾蜍虽然外表难看,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它们不仅能够捕捉害虫,还具有药用价值。然而,为了追求蟾酥身上的巨大利益,一些人非法捕捉野生蟾蜍,严重影响了野生蟾蜍的数量和生态平衡。因此,我们应该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,遵守法律法规,同时也可以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获取蟾酥,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。
参考文献:
中新网四川《男子因逮癞蛤蟆被抓私自扑杀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违法》
和飞.中华蟾蜍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[J].《河北渔业》,:23-26
央视网《28岁年销万90后养青蛙致富》